论交逾卅载 仰止在高山—我所认识的陆俨少先生
作者:宋文治
陆俨少先生是一位绘画、书法和诗词都极有造诣和个人风格的杰出艺术家。我有幸与陆先生认识并请教了他四十多年,可说获益良多,影响至大。
当年认识陆俨少先生,颇有点戏剧性。40年代后半期,我在安亭师范学校教书,安亭离陆先生家乡南翔不远。由于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偶然亦有到南翔去。一次,到南翔游览一个遭受战火破坏而稍加修葺的晚明名园—古漪园,在这个荒废的庭园里,看到地上插着许多为指示旧时亭台楼阁、池沼曲廊位置的木牌,上面的字体都写得十分古厚,饶有晋人风致。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呢?我很想知道,却一时无徒获悉。
晚上,南翔那里的主人家请我们吃饭,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先生手里拿着一把折扇, 一边画的是山水,另一边是书法。我向他借来一看,扇面上的书法,竟然与我在公园所见的书法一样,署款为陆俨少。扇面上的山水,取法董其昌、王麓台之间,深秋之景,画得漂亮极了。这位老先生,原来与陆俨少先生有点亲戚关系。并说饭后可带我去拜访陆俨少先生。
我们一起到了位于南翔边上的陆家,但陆先生刚到上海去了。一个星期后,我骑着车再到陆家,怎知陆先生又出门了。陆太太表示歉意,并说:欢迎你再来,我通知他在家等你。一星期之后,我终于见到了陆先生。在一家老式的小楼房上,于一张不大的桌子前,我向陆先生谈了曾跟张石园先生学习“四王”山水的事,但却非常佩服陆先生的书法和绘画。陆先生拿了一些在重庆开展览的画作给我看。陆先生说他是师从冯超然先生的,但细看这一批画作,元代的风格比冯先生的面目,似来得更为明显,而且已呈现有自己特点的面貌。我也看到那个时候所作,画得相当古朴而略有陈老莲笔法的人物画。陆先生讲求取法乎上,所师的均为大家,书画从冯超然先生,文学方面,从王同愈先生。其后,陆先生的画法,更从元代上溯到唐宋,大青绿就采用唐朝人的笔法。承蒙陆先生的垂爱,允许我经常去看他画画,于是每星期都到他家里讨教,借些画稿临摹,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对我也毫不吝啬。这种无私的赋予,十分难能可贵。
|
|
1978年宋文治与陆俨少在南京汤山合影 |
80年代宋文治在南京松石斋 |
后来,陆先生迁居上海,我仍然坚持星期六去、星期天回来的习惯,时间大约为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这段时间,我不断研求陆先生的用笔方法,如何敷彩,特别是意境的营造,他提醒我要出自自然所欲,这一点上让我壮了胆气。之外,他还带我一起探访上海一些书画名家,如朱屺瞻、应野平等等;亦一起参观了如齐白石、张大千及日本一些名家的展览。令我特别难忘的是,他还领我到吴湖帆老师家里。我带了一张学黄鹤山樵和学“四王”的习作吴老师看,请他批评。吴老师看了很高兴,并在我的画作上题了一段辛稼轩的词,以资鼓励。
有一次,我与陆先生恳切地提起,我向陆先生请教这么长时间了,他都毫无保留地指授,实际上就是我的老师,我很想正式拜师。但陆先生坚决辞让。还说如要拜师,应拜最好的老师,如吴湖帆先生。他是画坛巨擘,收藏多,艺道深,对你扩大视野颇有好处。他主动与吴老师说了,并得到吴老师的俯允。因为陆先生的推介,令我有幸成为吴湖帆老师门下的一名弟子,使我的绘画生涯进入另一个阶段。在气韵生动、用色典雅方面,迄今影响至深。
我在进入江苏国画院之前,与陆先生相交约十年,他馈赠我不少精彩画作。其中包括一批扇面,里面有郭熙、王蒙、李唐、范宽等各家的笔法。另外的一些册页,很大的一部分,都是从李唐开始,到元四家,以及明代董其昌、清代石涛等等,但这样的大批画作,竟能无一近同。最特别的是,他画哪一家就像哪一家,但是拆开来分析,还是他自己的笔墨。从他的画作里,可以了解到古代各大家的基本面貌,对于了解传统,帮助很大。陆先生为了纪念我最初三次到陆家拜访的事,特别画了一个长卷送我,以为定交信物。长卷是以我当时的斋名而作,名为《松隐庐图》,上面还题了一首诗:与子永为好,画图写此心。山中思讬(托)迹,松下共长吟,偃塞风霜干,回翔翰墨林。往来俱不远,岁晚肯相寻。这个长卷,冒广生、叶恭绰、沈尹默、启功等十几位全国名家都题了字,吴湖帆老师还题了引首和签。这个卷子,在我个人而言,固然是珍贵的纪念;而同道的艺友则无不称绝,堪为当今艺林之瑰宝。
|
|
80年代宋文治与陆俨少在一起 |
宋文治90年代的拟古作品 |
陆先生比较喜欢画册页、斗方、扇面、手卷和小的立轴。书画的用具很简单,最喜欢用上海杨振华笔店的山水画笔。另外,用吴湖帆先生斋名“梅影书屋”为记的笔也很喜欢用。他的山水画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深具传统特点的线条,整张画都由不同长短、粗细而曲绕的线条所组成。画水、云等线条,都是悬腕来画,在一些似不经意的干、湿、浓、淡的线条中,将云与水,表现得生动灵活。用同一支的中号狼毫笔,竟可以画出头发丝一样的水纹。细的很细,粗的亦很粗,但都一样的古拙和飘逸。他画的点景人物,从不勾稿,随手而成,而且都恰到好处。
陆先生重视追求纯然的中国气派,他很重视读书。他强调时间的分配,如以十来分划的话,读书占四份,书法和绘画各占三份,他希望从古人的诗、词、歌、赋中,除选取一些创作的意境外,主要诗与画相结合,向高境界发展。在他的作品中,这一类的诗意图,占了很大的部分。陆先生主张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万卷画。他自己是非常勤奋,不是手握一卷,便是画画和写字,唯一的活动便是偶然到画画的朋友家里串串门,把全部的心力都倾注到中国艺术方面。陆先生对生活的享受方面从不追求,几十年来的生活简单朴素。陆先生只埋首学问,甚至连洗脚的小事,也要陆太太再三催促才去做。陆先生有今天的成就,陆太太的确功不可没。陆先生也多次对我说:“我有今天的成绩,与她的支持和关怀是分不开的。”
与陆先生几十年亦师亦友的交往,可说是一种缘分。从陆先生处所学得的,为我后来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根基。我近年偶有摹古之作,亦不时流露出一些当年从陆先生处师法而来的东西。最近我到陆先生家里趋候聊天,曾戏以京剧的流派大师作比喻,我形容齐白石为善唱大花脸的金秀山。而陆先生却像余叔岩,唱腔干净利落,挺拔苍脆,浑厚古朴,极有感染力。而吴湖帆老师则像梅兰芳,珠圆玉润,动态优美。陆先生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与传统技法拼搏,亦重视对生活的深入体验,更强调对学问修养的精研,因而开创了具自己面貌的个人风格,为世人所推崇,尊为当代的艺术宗师。在当今国画艺坛上,能像陆先生那样,始终如一地用具东方特色的线条技法来表现具诗词意境的中国山水画的,确无出其右。